<noframes id="zffdr">

<address id="zffdr"><nobr id="zffdr"><meter id="zffdr"></meter></nobr></address>

    <noframes id="zffdr"><form id="zffdr"></form>
      <address id="zffdr"></address>

        <sub id="zffdr"></sub>
        <sub id="zffdr"></sub>

          <listing id="zffdr"><listing id="zffdr"><cite id="zffdr"></cite></listing></listing>
          <sub id="zffdr"></sub>
            <noframes id="zffdr">
            <address id="zffdr"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【廉史今讀】“黃金難換心”的李汰

            時間:2022-08-19 14:26    來源:蚌埠市紀檢監察網  
            【字體: 】      打印

            李汰(1448—1520),字清之,號立庵,明代進士,湖北浠水六神港人。他一生為官清廉,享有“江南第一清官”之譽。1486年,李汰中舉,被授為江西永新訓導,后因政績突出,升任浙江義烏教諭,負責編修《義烏志》。

            李汰為官一向清廉,加上編纂是個苦差事,日子異常窘迫。后來當地府僚向他饋贈了白銀三百兩,希望他能改善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,但李汰卻將其全部用于當地學校的修繕,因此清正之名漸盛。

            有一年在任朝廷主考官時,在福建主持科舉考試。臨近考試前的某一天夜里,李汰正在讀書,有人找到了他的住所前來求見。只見一名考生左顧右盼地走進來,見沒有人在場,馬上從懷中取出一包東西,雙手捧到李汰跟前,急切地說:“大人,這是黃金十兩,請收下。”李汰面有怒色,低聲斥責:“請收回,我不需要你的錢!”那考生怎肯罷休,硬把東西朝李汰手中塞:“學生翰墨未精,疏漏必多,望老大人一定照應,得中之后,另有厚報!”李汰聽了考生的話,面呈慍怒之色,呵斥道:“老夫幼學孔孟之道,為人以仁,為行以禮,豈是能以黃金玷污的!”那人愣了一下,低聲說:“真是迂腐。”李汰輕蔑地一笑,并當場揮毫題詩一首,懸掛于科場門口:“義利源頭識頗真,黃金難換腐儒貧。莫言暮夜無知者,怕塞乾坤有鬼神!” 直到這時,行賄考生才知道行賄李汰絕無可能,他又怕又羞,揣起黃金拔腿跑開。從此,李汰清廉的美名不脛而走,被譽為“江南第一清官”。

            生活的優劣,不在于物質,而在于內心的圓滿、精神的富足。李汰的清廉品行,對后人的教育意義仍十分深遠。雖是小小的地方官員,卻能清醒辨識義利,不為金錢所誘惑,實乃為官者之一大榜樣。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當以“君子慎始而無后憂”自勵,以“其始不立,其卒不成”為戒。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、地位觀、利益觀。把“慎初”融入修身做人、為官用權、干事創業的方方面面,警惕小毛病,嚴防小問題,坐得端、站得直、行得穩。守住自己的初心,確保自己的“新鞋”不踩泥,即便是一不小心踩了泥,也能及時清洗干凈,使自己今后的路不會迷失方向。

            “官德正,則民風淳;官德毀,則民風降。”我們黨員干部要以史為鑒,切實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,從古代廉吏身上吸取有益的營養,按照當前黨風廉政廉政建設的新要求,潔身自好、廉潔自律,以強大定力、責任擔當和頑強韌性,積極營造黨風正、政風清、民風淳的風清氣正社會環境,努力樹立共產黨人“高風亮節”的高大形象。(禹會區紀委監委  石磊) 

            打印文章 | 加入收藏 | 分享到:
            技術支持:安徽子牙信息技術有限公司(http://www.yeecms.com/)
            88电竞